咖啡文化的歷史發展-半自動咖啡機歷史發展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行業 > 咖啡 > 2024-11-25 06:49:19

咖啡文化的歷史發展-半自動咖啡機歷史發展

歐洲人最初大約在1515-1519年間就接觸到了咖啡,但很長時間內對它並無興趣。在伊斯坦布爾出現咖啡館30年後的1585年,梵蒂岡駐當地的使節莫羅辛尼報告說:“這些人全都挺卑下的,打扮俗氣,沒什麼進取心,就這麼樣,成天發呆虛度時光。所以,他們就是一直閒坐在那兒,要找點樂子,就在公共場所、在商店裏、在街頭巷尾,猛喝一種黑色的液體,滾燙到他們所能忍受的程度,那是從一種他們叫做‘咖啡’的種子裏榨出來的。”當時的歐洲人對咖啡的第一印象大多都兼有厭惡和鄙夷,1610年,英國人George Sandys在其土耳其遊記裏寫到喝咖啡的土耳其人:“他們坐在那裏頭閒聊竟日,啜飲一種叫做‘咖啡’的飲品……受得了多燙就多燙;黑如煤灰,嚐起來,也不能說不像……”
  巴黎第一家咖啡館的開張比伊斯坦布爾晚了約100年,倫敦也大致如此。當倫敦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52年開張時,遭遇到英國啤酒業支持者們的抗議風暴,他們宣稱這種“異教徒的飲品”是“低劣的、黑糊糊的、濃稠的、髒兮兮的、苦澀難聞、又令人作嘔的泥漿水”。甚至到1925年,還有人發明了用“泥漿”(mud)一詞作爲咖啡的俚語稱呼。儘管如此,咖啡館還是很快就遍地開花了:到1675年,英國已經有了超過3000家咖啡館,平均每年新開130家;法國的速度略慢,到1780年代大約也只有2800家,但產生的影響同樣深遠,因爲法國是當時歐洲時尚的風向標。
  正如現在中國的咖啡館常常設計成歐洲格調,在當時,直到17世紀末,倫敦咖啡館的內部環境和總體氛圍都是按傳統阿拉伯咖啡館的風格設計建造的。剛開始,咖啡的價格“貴得可怕”(不過不是因爲珍貴或運輸不便,而是因爲天價的關稅),但仍比茶便宜,而且迅速下降;雖然茶比咖啡更早幾年引入歐洲,但在整個17世紀,茶對歐洲人生活的影響遠不及咖啡深刻,原因之一就是茶飲料太過昂貴。到17世紀末,受到廉價咖啡的衝擊,茶葉價格纔有所下滑,但一杯茶的價格仍是一杯咖啡價格的5倍。
  咖啡館的出現使西歐人的生活空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18世紀的英法等國,咖啡屋是受人尊敬的場所,比那些小酒吧明顯社會地位更高。而且和中東等地的傳統習慣一樣,咖啡館是爲男性客戶保留的,男人們爲了商業或尋求休息而來到這裏,以至於這些地方後來天然表現出某種俱樂部的特性。按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在《單身者舞會》中的描述,法國南部的一些地區至今仍是如此:咖啡館主要是男性的聚會場所,“當女人想呼喚她們的丈夫時,她們不親自去咖啡館,而是派兒子去。”
  從社會功能上說,咖啡館有點類似於中國的茶館:它的出現創造了一個公共空間,拉平了階級等級區分,隨着價格的降低,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去喝一杯參與閒談。社會學家Lewis Coser認爲這“培育了對於他人理念的一種新的尊重和容忍”,促進了社交氣氛和會話交流,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個俱樂部。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咖啡館也有不同的風格。在一些英國人看來,在法國,“咖啡館裏擠滿了知識分子,抽菸,喝咖啡,想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辦法來改造宇宙”;相比之下英國人則務實得多:英國著名的勞埃德船級社,最初就是倫敦一家咖啡館的船舶保險機構,因咖啡館的創辦人Edward Lloyd(1648-1713)而得名。

2016-11-07 17:05:4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