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衝咖啡的粉水比問題,前街先前分享過很多了,前街秉着實驗的精神就再一次做手衝咖啡粉水比的衝煮對比,看看不同的粉水比之間的差別是什麼。這次的衝煮實驗是基於SCA的金盃萃取表來進行的,粉水比不同則萃取區間是不一樣的,風味口感的呈現自然也是不一樣。此次的粉水比會按照1:10-1:15來進行實驗,看看三者之間的差別有多大。
這是根據sca金盃萃取理論得出的手衝咖啡水粉比例萃取參數口味的區別
【重口味】1:10~1:11即金盃準則的1:12.5~1:13.5
【適中口味】1:12~1:13(即金盃準則的1:14.5~1:15.5)
【小清新】1:14~1:16(即金盃準則的1:16.5~1:18.5)
發現手衝最佳沖泡比例,即咖啡豆量比上黑咖啡毫升量,介於1:12~1:13之間,這相當於歐美四大金盃系統,咖啡豆克量比上生水量的1:14.5~1:15.5,最容易命中“金盃方矩”萃出率18%~22%以及濃度1.15%~1.35%的黃金區間,而不致泡出味譜糾結一起的濃咖啡或水味太重的稀薄咖啡。
-什麼是萃取率-
溶解出的咖啡成分的重量 佔使咖啡粉總重量的百分咖啡熟豆有70%是不溶於水的纖維質,可溶性滋味物僅佔熟豆重量的30%,比如說100g咖啡粉最多有30g咖啡溶出萃取物,剩下的70g就是我們常見的咖啡渣,我們再到30%可溶性物質中去萃取咖啡液就是我們說的“金盃萃取率”。
-什麼是濃度-
可溶於的物質 佔整杯咖啡的例
萃取率就算達到了18%--22%的黃金萃取率區間,只完成了“金盃準則”的二分之一,命中濃度的可口區間,二合爲一,達到金盃準則的境界。萃取物將溶於多少熱水中,這就是咖啡濃度,最適咖啡濃度落於1.15~1.45%間,小於1.15%輕淡無味,如果太濃厚的咖啡濃度1.45%以上(滴濾咖啡而言),則不好的口感。
-如何使用濃度儀-
上面提到的咖啡濃度我們要怎麼準確地知道自己衝的咖啡濃度是否在1.15-1.45%之間,這個時候既要用到tds濃度儀。首先先進行濃度測試儀的校準,用純水清零標準。然後攪拌萃取完成的手沖剋,並用滴定試管提取咖啡液,放入咖啡濃度測試儀中,按測定鍵,嘗試多次測定數值,直至數值穩定。
如果用了1:15的水粉比例衝煮咖啡,咖啡出現了偏濃或者偏淡,問題是出在哪裏了呢~
1 咖啡豆的新鮮度
咖啡豆的"最佳賞味期"是跟據烘焙的深度, 排氣後的一個星期至到一個月,過了賞味期後豆子的風味會流失,導致咖啡喝起來會有偏淡的感覺,如果咖啡豆沒有保存好,受潮後的豆子衝煮出來會有十分明顯的枯萎或者一些體驗很不好的瑕疵味。
2研磨度
研磨度也是影響咖啡萃取時間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咖啡粉研磨程度越細,顆粒之間的空隙則會越緊湊,水流不容易通過,水粉接觸時間容易增加,即萃取時間增加,越容易導致咖啡過度萃取。
咖啡粉研磨程度越粗,顆粒之間的空隙越稀疏,水流更容易通過,水粉接觸時間容易減短,即萃取時間減少,越容易導致咖啡味道寡淡。
3水溫的高低
水溫會影響到咖啡的萃取效率,用高水溫萃取快,低水溫萃取慢。前街咖啡豆加你淺中烘的豆子,用90-91度衝能表現豆子的酸質和甜感;中深度烘焙的豆子,則建議用88-85度的水溫來衝可以表現豆子的乾淨和醇厚感
4悶蒸
悶蒸過程中,流下的的萃取液儘可能地少;當下壺出現過多萃取液時,應減少注水量,或注意研磨度。(如果悶蒸的水量過多,滴下一大片咖啡液,落下的水沒有停留而是直接帶出了咖啡粉外部的物質咖啡粉外層的雜味、澀味也開始溶解出來了,這樣衝出來的咖啡既淡、但是又有過萃的雜味。如果悶蒸水量不足,完全沒有水滴落下,這樣就是咖啡粉沒有吸飽水,部分咖啡排氣不足,會造成萃取不足)
5水流的注入
當用大水流去衝,粉牀被翻攪得厲害,濾杯當中的水位會迅速高漲,好像水要淹沒濾紙了,排水會加快,容易使得萃取時間過短,導致萃取不足,咖啡風味展現不出來。
用小水流恰恰是相反的,它雖然水位不高,但過於輕柔的小水流注水會使得水柱力道無法穿透粉層,只能在攪動咖啡粉的表面,而且萃取的時間明顯被拉長了,咖啡容易出苦味和雜口,非常影響咖啡口感。
6衝煮的時間
通過水流控制萃取的時間
萃取時間越長=風味越強烈、濃度越高、酸甜苦的感覺越明顯;
萃取時間越短=風味越柔和、濃度較低、酸甜苦的感覺不太明顯
前街咖啡推薦使用分段式萃取,下面就來說說如何分段式萃取以及每一次分段對應的時間,適用於v60和kono濾杯大家可以試一試練一練哦~
1、(先開始計時)用30克水悶蒸到計時器的30秒,看到咖啡粉表面沒有氣泡膨脹出來代表悶蒸結束了;2、用小水流繞中心緩慢注水至125克(這是計時時間大約在1'00左右)的時候進行分段,讓咖啡粉稍微浸泡一下,使萃取均勻些;3、等水位下降2/3的時候用大水流進行快衝至225克結束(這時停止注水的時間大約在1'50),咖啡液萃取時間結束大概在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