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氣(N2)佔大氣總量的78.08%,是空氣的主要成分。
氮氣屬於惰性氣體,不易受溫度的影響,不增加色味。在食品加工中被充入包裝,起到隔絕氧氣,防止食品氧化的功能。許多咖啡膠囊都使用了氮氣包裝。
如果有人問氮氣的危害,可以這樣回答他:“吸入氮氣比例太高,會缺氧致死!”
●在低溫和高壓下,氮氣會溶解進咖啡裏,一旦回到常壓下,又會釋放出大量細小的氣泡,泡沫像冷霧一樣漂浮在咖啡中,最終形成似 Espresso 般綿密泡沫。
(泡沫形成動態圖)
相比未充氣的咖啡,氮氣能夠增加咖啡的醇厚感,使口感更加綿密。
“咖啡製備”與“氮氣融入”
咖啡製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加持氮氣也並不複雜,只是需要一些特殊的設備。
●那麼,讓我們來細聊一下,如何出品一杯
氮氣咖啡——
每個人喜歡的風味不盡相同。
筆者是自釀啤酒愛好者,某次與咖啡烘焙朋友雷諾合作一款咖啡啤酒。
第一次使用了偏酸的淺烘培耶加雪菲,在我看來完全不能稱之爲啤酒,但雷諾嘗過之後甚爲喜歡。
而第二次使用了中深度的曼特寧,並減少了比例,以麥芽和酒花的風味爲主,但雷諾卻覺得完全體現不出果酸的味道。
所以,就一種飲品而言,體現哪種風味更好,見仁見智。
●風味
氮氣加持的作用更多是體現在口感,而不會太多的改變風味。但如果使用混合氣體進行氣化,就需要根據具體氣體特性進行調整了。
●製作方式
主流的氮氣咖啡製作方式以冷萃取爲主,咖啡粉經過長時間低溫萃取,溶解出含有風味的油脂和芳香物質,避免了高溫化合反應所產生的不良風味,冰滴和冰釀都是很好的選擇。
另外也有咖啡師使用 Espresso 製作氮氣咖啡,濃縮咖啡更爲濃稠,氮氣會使其產生奶昔的效果,體驗完全不同,製作也更加耗費工時。
●氣體
氮氣咖啡一般使用“純氮氣”或“氮-二氧化碳 混合氣”。
這兩種食品級的氣體都能在萬能的TB買到。
但廠家一般不直接出售混合氣,所以只能再多買一罐二氧化碳,自行調配比例。
●純氮氣
氮氣通常不溶於水,除非你使用低溫高壓的容器對付它們,一旦它們脫困後又會立刻變得水氣不融。
不過不用擔心,純氮氣不會像可樂一樣噴發,即使再猛烈的搖晃,它們也只會慢慢形成一堆雲霧狀的氣泡,緩慢上升,最終形成厚厚的白色泡沫。
純氮氣(99.999%)無色無味,除了口感外不會改變任何咖啡的風味,安全無毒。
●氧 - 二氧化碳 混合氣
這種混合氣體最先被用在氮氣啤酒上,二氧化碳是啤酒的必要成分,能夠快速帶走身體的熱量,使人感覺涼爽。而氮氣提升了啤酒的醇厚度,使得“牛奶世濤”這一類啤酒擁有接近牛奶的順滑感。
做過碳酸汽水的人應該知道,二氧化碳會帶來一些酸味。這種酸味並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想體驗一下,可以買一瓶可樂,倒出一半,再使出洪荒之力把瓶內的可樂搖到沒氣,兩杯對比之下,就能體會出可樂和糖水的區別。
氣體的比例建議維持在7:3,7分氮氣,3分二氧化碳,氮氣越多泡沫越細膩,二氧化碳越多,越有碳酸感,泡沫也越粗大。如果使用純二氧化碳,那就成了碳酸咖啡了,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另外,二氧化碳揮發時比較劇烈,出品時最好用“杯壁下流”的方法,避免溼身。
●知道了原料的特性和區別後
首先我們需要一隻保壓KEG桶,製備2升的過濾水。
將罐子密封后,置於冰箱內冷卻到6℃,這個溫度接近冰點,滿足了低溫萃取的要求。降溫時間略長,最好提前一天製備。
水溫達到後,可以開始製作咖啡濾袋包了,按12:1比例,兩升研磨166克咖啡,顆粒可以稍粗一些。
這裏使用的是無紡布濾袋,用熱封機進行封口。也可以用茶濾袋,但由於茶濾紙極容易破損,咖啡渣堵住出酒孔這一鍋就廢了,所以有必要套兩層,來個雙保險。
-套雙層-
放入咖啡包,閉上蓋子,開始加氣,三充三放。這樣目的是排空氧氣,保持咖啡的風味,同時檢查氣密性。
放回冰箱,保持48小時。
萃取完成後,取出咖啡包。
再次三充三放後,正式開始氣化。
氣化需要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需要藉助氣壓表才能觀察到。
市面上氣壓表的單位有 Mpa、Kpa、Bar 三種。
1Mpa=1000Kpa=10Bar。
我們需要壓力穩定在 0.2Mpa
也就是 200Kpa 或 2Bar
繼續放進冰箱,低溫和高壓的作用下,氣體不斷被融入咖啡中,需要定時補氣,保持氣壓在0.2Mpa,直到氣壓不再下降。
-取樣-
咖啡儲存在冰櫃內,低溫下可以延長風味期。通過管道輸出到 Tap 上,如果有一臺管道製冷機,效果會更完美。
出品
還有種加冰塊出品的方式,溫度更低,但會影響咖啡濃度和泡沫。如果配合冰箱和管道製冷設備,完全可以拋棄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