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是典型的東非國家,北臨肯雅、烏干達,南接馬拉維、莫桑比克和贊比亞,西面是盧旺達、布隆迪。談及坦桑尼亞咖啡,不可不提吉力馬札羅山地區出產的咖啡。她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是非洲最高的山脈。早於1893年,傳教士引進波旁品系咖啡栽植。極端而獨特的氣候條件是生長咖啡的寶藏。如今,吉力馬札羅山地區出產的咖啡絕對是坦桑尼亞的最佳代表,在坦尚尼亞咖啡生產中也佔75%。
也許你會問,吉力馬札羅山咖啡的生長條件有什麼優越或特別之處?這是由於吉力馬札羅山不但是非洲最高的山脈,她亦是火山噴發後形成的高山,爲全世界第2大火山口。有看過Coffee Roasters Asia網誌、或對咖啡甚有研究的朋友,應該會知道,火山灰的土壤對孕育咖啡豆是絕佳的滋養。而吉力馬札羅高山的火山土壤肥沃,屬弱酸性,排水佳,氣候和地質配合令咖啡風味醞釀得份外豐富。
另外,非洲總給人感覺長年氣溫炎熱,溼度乾旱。這個真的是很大的誤會。就以吉力馬札羅山爲例,山地氣溫雖可高達攝氏59度,但峯頂卻可常年積雪,能達零下攝氏34度,因而吉力馬札羅山也有「赤道雪峯」之稱。而降雨量方面,河谷年降水量能達800至900毫米;山地涼爽多雨,年降水量在迎風坡達1600至1800毫米。在這「赤道雪峯」提供的氣候、地理環境下生長,咖啡風味如何特別可猜一二。
圓豆 (Peaberry) vs 平豆
坦桑尼亞的圓豆絕對爲坦桑尼亞生產的咖啡錦上添花。可能大家會問:圓豆是什麼?平豆又是什麼?咖啡豆不就是一顆豆嗎?還有圓平之分?這裏,可能要補充一下這方面的資料。
首先,咖啡豆的真身是咖啡櫻桃中的核果,是種子,植物的一種。正常情況下,一顆咖啡漿果中,會有對半分成兩顆的平豆咖啡種子。這是我們所稱的咖啡豆,學名的話就是平豆(Flat beans)。
而圓豆(Peaberries)其實是咖啡豆的變種。學名又稱「caracol」,「 caracolillo」,屬西班牙語,意思爲小蝸牛。植物學上,圓豆的出現有兩個可能原因:1. 授粉不均、2. 生長過程中營養不均。比起對半分成兩顆種子,植物內部種子並沒有分裂,所以呈現完整橢圓形顆粒的一粒圓豆。這個情況常見嗎?一般而言,圓豆的產量是平豆的1/50左右。在非洲其他咖啡生產國家如肯亞,也有圓豆的出現。但以坦桑尼亞來說,當地咖啡生產中只有約5%至10%的果實會出現圓豆型態。而且圓豆大小比起平豆較少,在處理過程也會由網過篩,與平豆分開被獨立分級挑出銷售。相對平豆而言,圓豆是十分稀少而珍貴的。
在味道上,圓豆的風味較好,還是平豆的風味較好呢?這實在沒有一個結論,至今仍有不少人在討論這問題。的確,圓豆的出現是咖啡櫻桃生長時的缺陷,但也有人認爲,所有養份儲存到顆粒較小的圓豆裏,濃縮了比一般平豆更多的養份,風味更突出,更爲香甜濃郁,也不無道理。
其實比起其他亞洲國家例如日本和韓國,似乎在香港的精品咖啡市場很少有坦桑尼亞咖啡的選擇。關於
非洲咖啡,大家可能總會喝過一兩杯
肯亞或埃塞俄比亞,但身邊的咖啡朋友總對坦桑尼亞咖啡不太認識,甚至對她會出產咖啡而感到驚訝。若說埃塞俄比亞咖啡的花香令人驚豔,肯亞咖啡以果酸宜人見稱,那麼坦桑尼亞咖啡又該怎麼形容呢?
就以Coffee Roasters Asia最近帶來的單品咖啡:坦桑尼亞北部,吉力馬札羅山圓豆而言,確實若與肯亞或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相比,這款咖啡的酸氣既沒有肯亞那麼明亮,花香也沒有埃塞俄比亞般明顯。不過,她那柔和溫順的酸度,卻像紅酒一樣,多一份香甜優雅。若以中淺度烘焙,其清爽順滑的酸子酸,散發橘子果香,又夾雜番石榴和蔗糖混離的甘甜,隨溫度轉變,風味又會稍稍變化,是很有性格的一款咖啡。若以深度烘焙,則多一份圓潤的層次:無花果的清甜、焦糖般香甜沉穩的滋味,加上乾淨度高便更提升咖啡整體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