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Patrick,聽說你的店進了一臺EK43?今晚我可以來玩嗎?呵呵。”亞鬱是來自臺灣的杯測師。他的父母在花蓮經營民宿,閒時喜歡到處喝咖啡。跟筆者一樣,他是出於興趣而去考杯測師執照。現在偶爾在旅店的天台炒豆,跟投宿的客人分享咖啡樂趣。
這傢伙的消息靈通,我笑道:“自小富士(磨豆機)引起了一輪換機風潮之後,已很久沒有器材掀起如此話題。我們那部上週五甫抵埗,已引來本地發燒友青睞,大家把玩至夜深。”他哈哈一聲﹕“香港地方小,消息傳得快。你的是第幾臺很重要嗎?其實這玩意只要有錢就可以買,何必酸溜溜在網上表白人有我有、卻又要分先後?”
超巿常見 非新科技
“先旨聲明,自家烘焙的店,會定時以杯測方式去審覈烘焙曲線。”我鄭重地說:“2012年初,我們在舊金山Ritual Coffee Roasters的炒豆工場作客品評咖啡時,已經接觸過EK43。這磨豆機在烘焙工場,甚至超級市場也很常見,絕非新科技。市場對其神化膜拜,源於澳大利亞人Matt Perger以該磨豆機分別取得2012年世界手衝咖啡比賽冠軍(World Brewers Cup)和2013年世界咖啡師比賽(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亞軍而已。Perger的教練Ben Kaminsky對咖啡粉的研磨分佈(Grind distribution)瞭解頗深。他們在賽前以250微米的篩網將細粉隔除,成功泡出清澈乾淨、甜味突出的咖啡。這件事,引來歐洲業界熱烈討論﹕有人說這部原本用來磨香料的工業磨,是被遺忘了的寶物,能令我們向完美萃取邁進一大步;也有人認爲工業用磨的設計不適合精品咖啡店每日流程,大家別爲未知的得益而放棄既有的味道。”
他失望的道:“但一部磨豆機,真的能同時應付espresso般幼和手衝那麼粗的粉嗎?”
“用EK43做出來的咖啡,缺乏口感,與其說是傳統espresso,倒不如說是以機做的手衝飲品。層次段落的清晰是無可置疑,但這也可能是新磨盤的刀刃鋒利所致。”我回想起當晚的討論。其實磨盤直徑大的好處,以及用篩網隔細粉的實驗,香港友人在數年前已試過。不同的是,他沒有遵循科學規格發表和實踐而已。歐洲同業間的討論,涉及萃取比例(Extraction ratio)和對金盃標準裏22%上限的挑戰,這些可量化(quantifiable)及可重複(repeatable)的理性辯論,比“計較誰先買”等東施效顰,有意義得多。
關注公衆號,發送 107863 免費閱讀全文
2017-08-02 20:34:0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